咸阳曾是我国纺织名城,也是西北地区仅次于的棉纺织基地,从西北一棉、西北二棉等企业坐落于市中心人民路的厂区走到,你就能体会到纺织曾多次带来咸阳的巅峰。 然而,由于设备领先,产品低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纺织工业支柱产业优势地位渐渐失去。
但是咸阳纺织人未退出,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展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第一站的咸阳将纺织产业作为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统合资源,力主纺企转型升级。而占地面积10.83平方公里的新兴纺织工业园沦为咸阳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中的最重要布局,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倾力协助下,产业园意味着3年时间就已初具规模,一个现代化纺织工业基地正在呼之欲出。 统合咸阳纺织资源 据介绍,2011年4月,随着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的正式成立,支撑着统合国有纺织资源、改建提高传统纺织产业、强化咸阳纺织在市场中竞争力重任的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项目开始启动。
目标是将其打造出沦为西部纺织产业发展的示范区、西部纺织技术研发中心、西部纺织设备生产加工基地、西部纺织服装商贸集散地和物流配送基地。同时,将坐落于市中心的西北一棉、西北二棉、陕棉八厂等企业拆分为咸阳纺织集团,进驻新兴纺织工业园,新建厂房,改版设备,在减缓技术研发投放的同时,出局领先生产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搬入产业园区前,西北一棉、西北二棉在老厂区生产中,还有不少1954年的老旧机器,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机器设备,都已相比之下领先行业先进设备水平。新兴纺织工业园的创建,为老企业绽放新貌铺好道路。记者在早已搬入产业园区的咸阳纺织集团一分厂(原西北一棉)新的厂房中看到,一台台崭新的机器,暗淡整洁的厂区与老厂区构成了独特的对比。据咸阳纺织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强讲解,这些设备大部分从德国进口,即使不是进口的,我们也是搭配了国内的先进设备机器,将在未来10年维持国际国内一流水平。
新厂区由于机器设备的改版,自动化程度也飞速提高,咸阳纺织集团副总经理王志强回应:迁往后,一分厂企业万锭用工由原本的200人增加到迁往后的36人;纱线质量由原本的乌斯特公报50%水平,提升到现在的5%水平。迁往入园达产达效后全员劳动生产率可从每年14万元/人提升到每年60万元/人。我们的生产经营策略是用精美品质占领市场,用特色产品扩展市场。
2015年,纺织行业增长速度上升,而咸阳纺织集团迁往入园区的企业1~11月构建利润898万元,预计2015年能超过千万元,集团工业总产值超过13.19亿元,自营出口创汇2950万美元。这些数字在行业内或许算不上多么巅峰,但是在经济环境整体下降、咸阳纺织艰苦转型的情况下,我们能看到咸阳纺织人的坚决和希望。 招商引资减缓发展 入园纺织企业不仅有咸阳纺织集团这样的老国企,还有陕西方圆集团杜克弗服装有限公司这样的股份企业。作为陕西省服装自律品牌的龙头企业,陕西方圆集团杜克弗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雯英告诉他记者,在工业园招商引资的机遇下,将原生产线迁往至工业园,新的竣工的厂房是原厂区的三倍,引入了先进设备的服装设备并对现有的设备展开了升级改建,从原本年产5万件提高到年产30万件。
本文来源:hth·华体会-www.linjiaqi.net